海归瞄准可持续公益创业
来源:留学生杂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国投身公益事业。有盈利的公益,算不算真的公益?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闫长明表示,是不是公益,要看他创业的目的,以及带来的效果。如果创业的时候能够把国外成熟的公益项目引进回国,以此盈利,这是好事。有些海归将这一理念付诸了实践——公益性创业。 公益为创业理念,实现个人社会双赢 很多公益组织发展的路径是:从草根组织到登记注册,进入成长期,之后快速扩张到达顶峰,随后会进入瓶颈期,这对整个公益事业的影响不容忽视。针对这种现象,海归张宁创建了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致力于研发复制性强的公益项目。在张宁看来,无论是传统的非政府公益组织,还是现代公益组织,内容的创新和坚定的信念最重要。他所创办的企业具有社会企业的性质,他更注重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他研发、创新公益项目,在实现公益项目的产品化同时,也实现了个人和社会的双赢。 在线慈善商店——善淘网的创始人周贤认为,公益可以不是纯奉献,它可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也是善淘网倡导的“Buy For Two”的理念,买东西不但为自己,也能帮助别人。 新型的创业模式,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海归杨甦宏在谈到他创办的123图书馆时说道:“我们要做的是可持续的公益,这是我们的创举。我们实行的是蒲公英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大家把闲置书拿出来循环出租,产生的租金将不断分配给参与环保阅读的人,相当于每个家庭都开了一个租书店,让读书不仅省钱还能挣钱。这就解决了公益活动的经费问题,使公益能够持续。” 对于上海益优青年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张宁解释:“我们是借助商业化的运营模式,进行与公益相关的创业。企业付费使用我们研发的公益项目。”张宁说:“我们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种类繁多、可选择性强的‘项目超市’,产品的‘使用然说明’一目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 同样实践“可持续的公益”这一理念的还有善淘网。善淘网的线下营运中心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工作岗位,这既解决了商品的管理问题,又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渠道。“捐助只是大家直观看到的公益。善淘网的团队吸纳了很多社会上的残障人士,所以消费者的购物款会间接地为这些残障个体支付酬劳。此外,回收闲置物品本身就是一种环保、低碳的行为。”周贤表示。 海归创业关键词——公益创业 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或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近十多年来,公益创业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得到不断发展。学术界对于“公益创业”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总的来说,国外对于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公益创业的由来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公益创业起步比较晚。 小链接: 中国公益创业节,时间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