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综合资讯

留学人员企业 全球竞争力升级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几年,留学人员企业发展速度很快……”

“确实是,但初创型企业市场开发能力还有待加强……”

在日前于青岛举行的省部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协作会议结束后,各留创园的负责人将会场的讨论延伸到了餐厅。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孙建立介绍,全国目前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280多家,入园企业超过2万家,有超过5万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

 数字变化中的发展势头

“这套系统以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和信号传输媒介,可应用于管道、隧道、煤矿等行业的安全监测。”青岛派科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边介绍边演示他们研发的系统。

在该公司的入口处,可看到创始人崔洪亮教授的简介——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美国纽约大学终身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持有22项美国发明专利及中国发明专利。“崔教授放弃了美国的优厚待遇,携光纤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落户在我们高新区。”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政策引人才、环境留人才等的结果”。

数据显示,青岛留创园目前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4人,现有留学归国人员100余名,留学人员企业80家。

不仅仅青岛留创园发展势头好,来自我国西北地区的西安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该园区创办留学人员企业800家,是2000年的16倍。来自中国东部的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目前有留学人员企业48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333人。“高科技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该留创园副主任石俊锋告诉记者。

孙建立表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留学人员企业,为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进人才实现技术突破

留创园内企业数的变化显示的是发展速度,同时园区引进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也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说到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就要提到邹学明。2005年,成都高新区成功引入以邹学明博士为主、由30余位在国际磁共振科技及工业领域享有盛誉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的奥泰医疗创业团队。历经5年,该团队成功研制出1.5T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整机,实现了30余项世界领先技术的转移,打破了西门子、通用电气等国际巨头垄断,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超导磁共振医学成像系统提供商,可谓成功引进、孵化和培育的典范。

来自中山留创园的新诺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于2004年创办并入园,是一家以海外留学人员为主导的公司,该公司的“高端光刻设备创新科研团队” 目前已研发第一代无掩模光刻设备样机,获得国内外2000多万元订单。这样的成绩与其带头人梅文辉博士分不开。他不仅是国际上无掩模光刻技术的首位发明者,还拥有30多项国际专利。

各留创园中类似的故事并不鲜见, 数据显示,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80%以上是留学人员创业企业。

  建立留学人员创业风险机制

虽然留创园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融资难是很多留学人员企业面临的问题。

江苏昆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坦言:“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最大瓶颈。风投作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融资渠道,风投率低下直接导致了初创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此,各留创园也在积极努力。以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例,2001年与中关村担保公司、北京银行、民生银行合作,推出适合园内企业发展需求的中小企业小额信誉贷款担保业务。2012年,启动了“创业咖啡”活动,定期邀请天使投资人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伙人或经理人,对企业融资项目进行个别辅导及集中讲座。

在孙建立看来,留创园发展中显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留学人才反映的回国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工作机制不健全;三是服务能力不足;四是创业园自身建设有待规范和提高,个别共建留创园只重视招商引资而忽视引进扶持留创企业;五是留学回国人员面临的融资难和再本土化中的水土不服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就此,孙建立表示“正在加快制定留创园建设标准指引文件,同时强化对省部共建留创园的动态管理和服务,研究建立留创园的退出机制。此外,将继续举办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为留学回国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