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综合资讯

中美互派留学人员35年综述:357人荣膺院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978年12月26日,首都机场。冬夜里,52名中国公派赴美留学人员乘坐的飞机轰鸣着飞向大洋彼岸。来年2月,8名美国人也在这里走下舷梯,开始他们在华的留学生涯。

从此,中美互派留学人员的大幕再也没有降下。35年间,我国146万余人赴美留学,其中10.1万为国家公派。同时,22万多名美国人来华学习。

10日,作为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的配套活动,“中美留学35年”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沟通中外,承载未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长刘京辉如是评论留学事业的意义。

  人才辈出 群星灿烂

“绝大的惊喜。”已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柳百成仍记得成为首批公派赴美留学人员那一刻的心情。

从当时52人“破冰之旅”至今,富布莱特项目、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等相继为我国培养大批人才,柳百成、吴葆祯、朱清时、陈东敏、楼宇庆、张朝阳等,一系列名单星光熠熠……

数据是更为直观的证据。35年间,留美回国人员中,28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8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985高校中,21位担任书记或校长;489位留美学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836位留美人员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刘京辉介绍说:“1996年至今,公派留学生按期回归率在98%以上。”

  从涓涓细流到留学洪流

改革开放伊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大量人才支持。“因此,在初始阶段,国家选拔的留学人员集中在理科、工科等领域。”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岑建君说。

随着富布莱特项目的重启,中美两国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扩大到人文社科领域。1985年起,中美每年分别派出约20位人文社科专业的学者和学生到对方高校或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攻读学位。

1996年6月,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留学人员选拔和管理被纳入法制化轨道。截至2014年,基金委的4000多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选拔并向美派出5.9万名留学人员。在公派留学的步伐日益加快的同时,自费留学已势不可挡。

1981年12月,“托福”考试在我国首次举行。今天,“托福”几乎是所有自费赴美留学生的必经之路。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地。

  为两国人民友谊而来

“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35年前,纽约。52名赴美留学人员对在机场等候多时的美国记者发表了这番声明。从此,“友谊”成为双方留学人员交流不可缺少的主题词。

“到中国怕不怕?”首批赴华留学人员之一韩诚在出发前被记者问道。这个25岁的美国小伙子虽然“从未料到会到中国学习”,但仍对两国的友谊抱有信心:“中国政府和人民会很好地照顾我们。”

而后的岁月中,他在中国娶妻生子,参与长城饭店、北京吉普等重要合作项目的谈判,帮助第一批中国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真正见证和参与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据统计,35年来,22万多名来华留学的美国人中,5716人获得中国政府资助。到2014年底,美国推动的“十万强”项目将完成5年内10万美国学生留学中国的目标。目前,美国连续6年保持中国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