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物  > 会员文苑

唐家湾游记



 

广州欧美同学会组织会员游览珠海唐家湾,那里藏着太多留学生的足迹,比如说清华大学的首位校长唐国安,民国的首任总理唐绍仪,都是从这里走出国门、放眼环球、回归故国、实现自我的。

唐国安故居之行

唐国安(1858-1913)的故居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彩虹门外不远处,由于是后来重修的,所以少了些“故”的味道,但是故居里讲述着的他和清华大学的故事足以让今人真切感受到百年前的那份执着和坚守。

唐国安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才与清华结缘,并为之鞠躬尽瘁,这段经历为他蹉跎、奋起和超越的一生画下了一个惊叹号。他15岁那年成为清政府第二批留美幼童生,23岁肄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法律系。尽管清朝正在走向衰亡,但他回国时“西学”还不是一块金字招牌,唐只能辗转于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近代企业里谋生,几经蹉跎在47岁时找到自己的舞台,开办《南方报》并担任其英文主笔为中国发声,其精炼的英文使他颇受洋人赏识,慢慢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即便如此他也许还想不到自己能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上留下功勋。

1906,清朝被列强瓜分,伊利诺斯大学校长詹姆士致信罗斯福总统说“中国正处在革命的边缘…如果我们能成功教育这一代的中国青年,那么在投入一定财力后,则一定可以收获最丰厚的道义、知识和商业上的回报。”罗斯福采纳了他的意见,将部分庚子赔款设立为奖学金,资助中国青年赴美留学。机会终于来了,唐国安担负起了派遣留学生的任务,1909年9月,他亲自领着第一批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来上书宣统皇帝求“赏用清华、赐园旧址”,在皇家园林上创立肄业馆,为赴美学童打基础。两年后清华帝国学堂成立,他任副监督,正当学堂将要开学之时,辛亥革命爆发,办学的资金被充当军饷,开学成为泡影,此时的他也奉命出席海牙禁烟大会而远在万里,回国后已然民国,面对新形势,他没有选择为官,孤身重返冷清的清华园,着手改革教务,广筹资金,奔走圈地,终于让清华学校出具规模,并出任首任校长,在任一年多,病故于任内。

今天清华大学已历百岁,人才辈出,但是若没有唐国安先生百年前对清华的守望,在清华园里也许不会再有清华大学,对那所准大学的记录兴许只是寥寥数笔“宣统帝赐清华园筹建肄业馆,未果”。

共乐园之行

唐绍仪(1862-1938)小唐国安四岁,是第三批留美幼童,相比于唐国安,他回国后的生涯似乎平顺一些。19岁回国旋即开始在外交上崭露头角,受袁世凯重用,期间签订《中英续订印藏条约》,确立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也督办过铁路、税务、邮政等现代国家的要害部门,积累了很多人脉,民国建立后,50岁的他入阁成为民国首位总理,三个月后由于不满袁世凯的专断而提出辞呈,后来渐渐远离中央,67岁时出任钟山县县长,5年后因种种原因辞去县长职位,之后更是淡出政坛。

唐绍仪先生很潇洒,即使在变革的大潮中,也能觅得一块静怡之地建筑园林,起名为共乐园。园林藏于唐家湾港湾大道边,没有皇家园林的肃穆严整,却有结庐人境的随意挥洒,园林大门的对子就很俏皮,曰 “百年树人十年树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园内树木杂植,时值冬日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有株婀娜的柠檬桉树,高洁细腻,它为京剧大师梅兰芳所手植;也有结着菠萝蜜的参天果树;还有一棵将三人才能合抱的石塔完全包裹的大榕树。园林内也有西洋的逸趣,一方网球场,一幢洋气的观星小楼,不经意间向人展示着主人留洋的岁月。

唐国安和唐绍仪是清末负笈涉水的留学生的缩影,他们身处在国家凋敝的大环境里,肩负着清廷对他们的厚望,回国后的人生轨迹却不同:唐国安几经波折方才找到人生的归宿,饱尝蹉跎的滋味;唐绍仪很快发挥出自己外交的才能,享受过鲜花、掌声和富足的物质生活,尽管如此,他们都是在那个大时代里努力实现自我的榜样。时过境迁,今日的留学归国人员也努力在进步的中国里努力实现自我:有的留学生让“千人计划”直接引进,而有的人却在阴翳里彷徨和找寻。听罢留学先辈的故事来者更当自勉:留学生在中国的大地上要有成就,关键是要脚踏实地,找准自身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国情的结合点,这样才能不负祖国的期许,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也许是安静隐逸的共乐园,和弦歌不绝的清华园想对我们说的吧。 (中山大学 陈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