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法多”魂来源:留学生杂志 葡萄牙似乎被现代社会遗忘了,偏居欧洲大陆的小角落,大航海时代的辉煌,像一张发黄的照片,永远留在了过去。在这个民族风情被大幅稀释的时代,唯有波特酒和法多,还流淌着葡萄牙古老的血脉。 里斯本幽仄的小巷中,老妇人历尽沧桑的歌喉,铿锵顿挫的鲁特琴挽住了葡萄牙百年前行的脚步。这便是“法多”(Fado),刻满岁月伤痕的葡萄牙民谣。都说源自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有如“人生的第一次狂吻”。夜幕降临,热情化作燃烧的火焰,妖娆的弗拉明戈舞者幻化在夜火中,他们年轻的身体撩荡着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在葡萄牙,伊比利亚半岛的另一个国度,流自苍遒的歌喉,法多,却沉吟着逝去。 法多,不是上帝给年轻人的歌。这歌声盘根错节,凄厉而忧伤,是人生到头的感怀。红尘梦一场,最终只剩了情怀。这情怀,便是法多魂。当声音失去了少时的圆润;当眼睛褪去昔日的光泽;当条条皱纹爬上脸颊;当一切的荣华都看似不再,法多便悄悄地降临到我们身边。她背负着上帝的使命,开启一个个嘶哑而干涩的歌喉,让凄婉的歌声诉说着人生的无奈,“如果我知道年轻人终有一死,我哪里还会去爱……”;“在今晚,我为我的妈妈而哭泣,希望她给我恩典,原谅我年轻时的懵懂……”。法多不是情绪的宣泄。她凄婉而非哀怨,伤感的歌声中压抑着错综的心结,悔悟中带着平易:“名声到头来是什么,有时荣耀,有时毁誉。这世界就是这样的。”法多,让悲伤的歌声带走心中的悲伤。 1920年,Amália Rodrigues出生在里斯本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妈妈卖水果,外公是个锁匠。她是这个家里的第五个孩子。那时的生活很艰难,没有人太把孩子的死亡当回事。Amália家里的孩子生生死死,每当夕阳落下帷幕,巷子深处总是传来低沉的法多。断断续续的吟唱好像是为Amália家的孩子唱起的悲歌。在母亲的水果摊边,Amália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若干年后,这个卖水果的小女孩成了葡萄牙的“法多之后”。50多年的光阴里,她以含着沙哑与淡淡忧伤的声音,讲述了一段又一段的情愫。很难解释为何吟唱法多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歌者,男人们多在女歌者身边的暗处,静静地拨着鲁特琴。也许男歌者的声音生来太过苍劲,而女歌者音色柔和,只有经过岁月的磨砺,始见沧桑。女性的气质天生柔弱,没有被生活的艰难吞噬,也没有碰得满身伤痕,而是如涓涓溪流一般,在穷山中流淌出自己的路径。法多的灵魂正是这般濡润岁月所留下的痕迹。 法多用歌声述说一切,串出了一个民族不变的情结。里斯本小城淡黄色的墙壁上残留着地中海的咸腥。昼,夜,晴,雨,海边,小酒馆,巷子深处,法多,接住了空气中每片尘埃的味道。她让这个国度里的孩子们依旧可以触摸到她百年前的肌肤。她无处不在,却又始终颤抖在人们灵魂的最深处。法多(Fado)在拉丁文的原意是“命运(Fate)”。命运本该如此,我们却不了解自己。有一曲法多深情地唱道:“我们唱起法多,在音乐中,我们认识自己,就是这样,我们认识了我们自己……”。 里斯本,年迈的歌者传颂着法多魂,接起生命的轮回。(张楠迪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