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物  > 海外亲历

向难民开门的土耳其



来源: 广州日报

一张叙利亚男童俯卧在土耳其海滩上的照片使全球聚焦在叙利亚难民问题上。从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起,4年间,二十多万人不幸在战火中身亡,七百多万人被迫背井离乡,这些数字对于一个仅两千万人口的国家是多么可怕。

在此期间,土耳其接收了近两百万难民,光在伊斯坦布尔就有五十多万。这个数字仅仅为已登记的难民人口,还有约莫一百多万难民没有到土耳其政府机构登记 。

战火,逃亡,说起来那么遥远,此刻却离我那么接近。商场、餐厅、大街上说阿拉伯语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商家都开始设置阿拉伯语标示。早期逃离战乱的中东人大都出身中产家庭,来到土耳其后继续求学、工作、创业。但近期,越来越多的叙利亚人出现在伊斯坦布尔大街上,他们大多在仓促中逃亡,身无分文,只能在难民营中居住。

当然,也有一些难民希望能在大城市碰碰运气的,执意离开难民营,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像我家附近便有这么一位叙利亚妇女,她怀里抱着不到一岁的婴儿,旁边坐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乞求行人施舍。大马路、天桥底开始成为了这些叙利亚家庭的临时居住点,他们的际遇实在让人唏嘘。

在伊斯坦布尔居住的这几年,我可以体会到难民潮给这个人口七千万的国家带来的压力;但同时,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国家对难民们的支持和关怀。就政府而言,开放边境,简化叙利亚人居住申请,提供专项奖学金,降低就业门槛,鼓励小额投资、创业;这个就业形势颇为严峻的国家对难民如此慷慨,实属难得。

一般民众对待难民们更是深表同情、竭力帮助。不久前国内媒体报道过一对土耳其新人在婚礼上宴请四千叙利亚难民的事迹,这种善心人士在土耳其比比皆是。我们学校就设有一个捐助站,每月都会有学生把收集到的衣服、日常用品送到难民营。我家所在的小区路边很多小树上经常挂着一袋袋面包和饮用水,都是居民们对难民的一点心意。社交网络上更有各种自发组织的慈善团体,有为难民们募款的,有为他们免费提供语言、技能培训的,也有专门为难民儿童提供教育、托管的。(温晓寒 土耳其koc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