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 比对 信心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不久前,我见到了一位15年前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读书的学长。当我们聊起从堪培拉去悉尼的交通时,他感慨到:“我们那时,从堪培拉到悉尼要3个半小时”。听罢,我连忙回应:“现在还是3个半小时”。 以小见大,在许多西方国家,这类“停滞”其实不仅仅体现在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建设上。但文化的阻隔,媒体的偏向,交流的有限,都让那些几十年前中国人看世界,以及西方人看中国的“旧影像”得以在一些人群中延续。 不过,感谢留学生活,让更多的“我”和“我们”拥有了直接感受、比对和思考的机会,让我们能有机会更快地跳出“旧影像”,认识最真实的“新世界”。 以基础建设为例,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到悉尼间280多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以“3个半小时”的状态存在。对比之下,从中国首都北京到上海间1213公里陆路交通所耗费的时间,在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正式通车后,只需5个半小时。而这,只不过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微小缩影。 从交通的便捷到生活的便利,再到发展的潜力,因为留学在外,我越来越能够主动去发现祖国的那些曾经被我忽视了好久的美好。有对比,才能有更具客观性的感悟,出国后,才能更深切领悟“祖国”的深刻内涵。 如果说2015年的留学生活带给了我什么,我只想说,它让我对此刻的中国更加有信心,为她更加自豪。无论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雄壮有力,还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热闹非凡,亦或是“一带一路”的日渐明朗,都让我深切感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确实值得包括海外游子在内的全体人民期待。(雷希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