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物  > 海外亲历

美国圣巴巴拉市:太平洋岸边乐园



来源:留学生杂志

都知道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但在南加州却有这么一座小城,居民不喜自驾, 而以骑行或健步为荣。加之市政规划科学合理与居民良好的环保意识,令这座玲珑小城可爱温婉、清新动人。这就是被誉为“太平洋岸边乐园”的圣巴巴拉市。

安步以当车

初到圣巴巴拉,还未深入体验这座城市的环保风尚,大自然对它的回馈已令我惊艳。棕榈茂密成行,鲜花盛开飘香;红顶白墙的西班牙式建筑,映衬着碧洗晴空; 微风中夹杂着丝丝的海潮咸味,竟让我有些微醉的美妙感觉。

建于1872年的斯特恩码头,是圣巴巴拉市地标性建筑物。行走在吱吱作响的木栈桥上,悠然骑行的男女老少与我们擦肩而过,与栈桥发出共鸣的颤。栈桥尽头相濡以沫的夫妻,或是含饴弄孙的老人, 不经意间流露的祥和恬静,伴着碧海蓝天, 天人合一。

离开了码头的风情洋溢,我们走在主街红砖铺就的人行道上。时尚服饰与古董摆设琳琅满目地摆满了橱窗,诱惑着我们逐一寻宝,生怕错过有缘之物。每条小巷延伸进去都是西班牙风格的庭院,精巧别致的建筑造型,棕榈鲜花的掩映。

虽贵为主街,但马路上除了公交车与电动接驳车,私家车寥寥无几。人们选择骑行、健行、慢跑、散步等方式出行, 好似不约而同在这座城市达成了心中的默契。市中心二十英里内没有高速公路穿行, 街道没有大型广告标牌矗立……

“Car Free, Car Free”,这是圣巴巴拉人引以自豪的生活态度。他们摆脱了汽车的牵绊与束缚,无忧无虑地拥抱这座城市。《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 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意为以从容的步伐代替乘车,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世间纷扰。我国古代先人的生活哲学竟与圣巴巴拉的城市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圣巴巴拉市正在制定今后十年的自行车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作为美国第一批实施城市自行车总体规划的城市之一,圣巴巴拉市早在1974年便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此类方案。然而几十年来,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自行车专用车道与基础安全设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排挤与压缩。新的议案提出淘汰全市一万个路边停车位, 让位给一级自行车道——由2英尺高的围墙保护的自行车道。因为自行车专用车道能够有效降低机动车对骑车人的伤害风险,同时减轻机动车驾驶员的压力,这会引导更多居民选择骑自行车出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并非要求居民抛弃汽车,而是力求给居民多一种出行方式的选择。能够自由选择交通方式的权利,是一个自由社会的核心。而我们要做的,是提高完善道路的安全保障体系。”如今的圣巴巴市再次走在了探索“安步当车”的前沿。

修道院寻古与钟声悠扬

加州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769年为西班牙殖民地。1822年墨西哥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加州归属墨西哥。1848年美墨战争结束后,加州归属美国。建于1786年的圣巴巴拉修道院,被誉为“修道院女王”。因为由西班牙塞拉神父带队,沿加州一号公路修建的21座修道院中,它是唯一躲过墨西哥人同化的教堂,也是唯一的双塔教堂。

我看到教堂前古旧斑驳的大型洗衣池和喷水池,那是塞拉神父曾经建立的设施。据说与修道院同步建立的输水管道系统,在今天的圣巴巴拉市政水处理系统中依然存在。轻轻走进悄无声息的教堂,斑驳陆离的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幅古老精美的油画,一排排古朴厚重的长椅静静排列, 长明不灭的烛火好似人生的指明灯,灿烂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投射在耶稣和圣母雕塑上,令人产生深深的敬畏与神圣感,心境刹那间沉静下来。

如果说,色彩明快而又不过分张扬, 简洁质朴而又不失浪漫唯美的西班牙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圣巴巴拉县法院的建筑群体中得到完美诠释的话,那么,当我们步入其中,则被一股浓烈的摩尔风格深深震撼。高大的穹顶,拱形的廊柱,精美的釉面彩砖镶嵌的墙面、地面、楼梯甚至踢脚板,无不体现出建造者独特的审美眼光与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风格。

沿着釉面砖铺设的楼梯拾级而上,展室里陈列着一座古钟,指针好似一架小型军用飞机的螺旋桨般巨大。原来,古钟与县法院同龄,亦是这里的镇院之宝。遥想百年前,这座赛斯托马斯18型塔钟在当时极其罕见,终年被锁置于钟楼内,只在定点时分当当作响。市民只闻其声,不见其面……2009年专家将古钟拆换零件,上油翻新,维修后的古钟依然每日准确报时, 并供游客免费参观。管理员热情地向我们描述古钟如何运作,以保持时间准确到毫秒。他解释说,温度和气压会影响其准确性,因为它们会导致金属膨胀或收缩…… 古钟历经百年沧桑而恪尽职守,堪称一绝。

不知不觉登上楼顶,一幅360度全方位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俯瞰圣巴巴拉市,碧蓝的天空清澈透明,巍峨的群山清晰可见,成“井”字形排列的街道一尘不染, 错落有致的建筑构成了童话般的世界。“当当当”悠扬洪亮的钟声响起,我的心随之起伏波动,仿佛被美丽的幻境轻轻托举而不知身在何方。(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