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维尔:美国乡村音乐之都来源:留学生杂志 在美国怀旧电影中曾看到这样一幕: 一名怀揣音乐之梦的乡村歌手,奔波辗转来到田纳西州的首府纳什维尔(Nashville),除了肩上的一把吉他,一无所有。凝望着城市中心闪烁跳跃的霓虹灯,他深吸一口弥漫着烟草和啤酒的空气,伴着小酒吧中飘出的乡村音乐旋律,轻轻地自言自语:“纳什维尔,我终于来了!”这就是纳什维尔,美国乡村音乐家的摇篮,美国乡村音乐的原乡。 一百年前,在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腹地的纳什维尔地区,移民至此的欧洲农民将苏格兰、爱尔兰风格的民谣、舞曲和器乐曲,与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音乐相结合,诞生了美国乡村音乐的雏形。如今的纳什维尔,音乐灵魂无处不在,如同街上汽车上的五线谱与吉他图案,时刻提醒你这座音乐之都的潇洒个性。 纳什维尔被誉为“美国乡村音乐之都”,位于市中心的“赖曼礼堂(Ryman Auditorium)”功不可没。1925 年,每周六夜晚在赖曼礼堂隆重上演的“在百姓自家谷仓举办的舞会”,通过WSM 电台的AM650 直播,那些伴随着历史情怀的蓝草音乐、福音音乐与传统摇滚乐,飘向美国的千家万户。该节目被亲切地称为《大奥普里(Grand Ole Opry)》,延续至今。 以电台直播名声大噪的纳什维尔,此后借助唱片工业更有力地推动了乡村音乐的广泛传播。据统计曾经90% 的唱片在纳什维尔的工作室灌制。大批乡村音乐歌手从纳什维尔唱响好声音,风靡全美。作为美国音乐的一支重要流派,乡村音乐在美国音乐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8 年,“美国乡村音乐协会”在纳什维尔设立,每年在此举办“乡村音乐节”,颁发的“乡村音乐协会奖(Country Music Association Awards, 简称CMA Awards)”被称为乡村音乐中的“奥斯卡”,获奖歌手是成为“乡村歌王”与“乡村歌后”的终极标尺。 今天的你如果自驾田纳西州,请打开汽车电台的AM650 频道,伴着小提琴与班卓琴的欢快曲调,驰骋在美国南方的公路上。此外,你还可以走进“大奥普里剧院”,亲耳聆听重量级大咖倾力打造的乡村音乐盛会。 若想纵览美国乡村音乐,在纳什维尔参观“乡村音乐名人堂博物馆”是个好选择。博物馆建筑立面好似一块巨大的钢琴键盘,长条形的窗户有如黑色的琴键,在空中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如同它的广告语“向你的音乐致敬”,折射出纳什维尔无处不在的音乐灵魂。 “乡村音乐名人堂”共展出3000 余件珍贵藏品:歌星们曾演奏过的各式乐器,穿过的花花绿绿的演出服,金唱片获奖展厅;猫王的白色镀金卡迪拉克与金钢琴;克里斯? 克里斯托佛森用缭乱的字体把歌词漫不经心地书写在泛黄的草纸上,那是《陪我度过漫漫长夜》的珍贵手稿。 展厅里循环播放着熟悉的旋律。“乡村音乐第一家”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仿佛伴着班卓琴、口琴与吉他之声吟唱,他们的名曲《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与《Wildwood Flower》是乡村音乐的典范,此外极富感染力的吉他风格亦是那个时代的创新;同样是早期乡村音乐的代言人,“乡村音乐之父”吉米?罗杰斯(Jimmie Rodgers)以其独一无二的嗓音,演唱与作曲风格,把大众对乡村音乐的认知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乡村音乐与著名的66 号公路也有一段解不开的渊源。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 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在其小说《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中,首次将66 号公路称为美国的“母亲路”。作品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大批农民破产从南方沿着66号公路逃荒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故事。正是这一路流离失所,那些家家户户超载的皮卡,满载着老幼妇孺和口中传唱的乡村音乐。 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复苏,众多音乐人在洛杉矶开启了寻梦好莱坞之旅。头戴草皮帽,身着钉着闪亮片牛仔服的牛仔们,或在晚霞中围坐篝火载歌载舞,或在西部旷野奔跑的长途汽车上纵情高歌,成为好莱坞电影里的常见桥段。乡村音乐这种始于民间的地区性乐种,风靡全美。 作为美国乡村音乐的原乡,纳什维尔在南北战争中未能幸免于难,满目疮痍之后于20 世纪初全面振兴。暗红砖石建造的扇形斗拱、纺锤形立柱、大理石墙面,以及高耸的楼顶和三角形山墙,传递出浓郁的维多利亚建筑风格。新建成的“音乐城市中心(The Music City Center In Nashville)”,以妙曼的曲线屋顶与吉他造型的舞厅,构成了纳什维尔的音乐图腾。娱乐区“The District”三大道与四大道之间横跨街区上空的PRINTERS 招牌引人注目,这条狭窄的巷子被命名“印刷胡同”,因为曾有2 家报社、10 家印刷厂与13 家出版社在此经营。著名的“Hatch Show Print”创立于1879 年,它长期为《大奥普里》演出印刷海报。如今这里是演唱会海报迷的淘宝圣地。(凌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