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物  > 海外亲历

黑森林不黑



 来源:留学生杂志 


在德国黑森林边缘地区的斯图加特,是一个从市中心花十几分钟车程就能去到森林的城市。抓住秋天的尾巴,我跟好友相约森林散步。
       在我的想象中,森林是“黑暗”的,是那个在童话故事里读到的神秘禁地。就像小时家里前院的小树林,那也曾是小屁孩眼里的“禁地”,可怕却很吸引人。
       在粗糙的深褐色木棉树干之间跑跑跳跳是我们最热爱的探险,早春时捡拾着落下的鲜红硕大的花朵,紧紧揣在手里视如珍宝,夏日里又追赶着漫天飞舞的被白色茸毛包裹的种子,不知疲惫。
       我记忆里的童年是木棉红,眼前的森林忽然也不那么黑了,而是交错的枝叶把秋日干燥的阳光稀释,成了当下淡淡的灰绿色。
       沿着小路往深处走,四周安静到只有呼吸声和地上干枯枝叶摩擦的声音。突然,远处一群小朋友嬉闹的声音打破了树林的静谧,原来是幼儿园老师正带他们户外活动,老师在一旁讲故事,他们就兴奋地游荡探险。
       有两个小男孩或许是刚学会描述大自然颜色的词语,抱起一大堆落叶,兴奋地争论着到底是黄色还是橘色,对他们来说,黑森林不是黑色,而是橘黄色的。森林有用文字无法描述的浪漫,好像更适合画进画里或是写成旋律,比如舒曼写的钢琴组曲“森林情景”——看“孤独的花”,听“知更鸟”,偶遇“潜伏的猎人”。
       德语里有一个词“Waldeinsamkeit”,意为在森林独自漫步的孤独感。远离喧嚣的森林,确实适合冥想,一个人独自徘徊于此,就如把自己置身于孤寂浩瀚的宇宙间,感知、迷惑然后思考。
       就是从这样富有禅意的黑森林,走出了许多像黑格尔、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家。而如今城市里密集的“混凝土森林”也制造了同样的孤独,却很难再激发出一样冷静的思考了,我们被理性的现代建筑呵护得很好,但那种人与自然、人类之间的离感反而让人不寒而栗。
       天色渐暗,我们踏上归程。半日漫步依然驱散不了我对森林的原始的恐惧感,我还是迫不及待地向着有温暖灯火的方向走去,想回到我熟悉的城市里去。转身望向阴暗的森林,就像是做了一场迷路冒险的梦。我不知不觉加快了离开的脚步,黑森林不黑的幻想就此破灭。(伍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