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综合资讯

【全国两会】(十)全国人大代表袁玉宇:进口产品垄断70%~80%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应推动国产替代



 

“医药、医疗器械等健康产业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在疫情冲击和国际形势变幻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等健康相关产业科技创新、国产替代的迫切性、必要性更加凸显。当前我国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呼吁国家加强医疗器械产业的科技自主和创新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迈普医学董事长袁玉宇表示:今年两会,他准备了新时期新格局下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加强科技转化体系打造、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等建议。

 

高性能医械国产替代是发展大势

在谈到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内外市场形势时,袁玉宇表示,中国是医疗器械全球第二大市场,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需求。但从产业上来说,高性能医疗器械企业相对较少,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产业水平上,他们经过多年的创新积累和产业化进程,最终达到了目前较高的水平。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有大概70~80%被进口产品所垄断,我们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产业化水平提升还是有着很迫切的需求。”他说。

袁玉宇认为,广东、广州具有很好的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土壤。高性能医疗器械涉及交叉学科,需要具备很强的制造业基础,同时需要良好的医疗基础和临床技术,另外还要产业人才的支撑,医工结合也很重要,这些方面广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医疗器械的发展会迎来良好的机遇。“要把市场的需求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使产业流程更加顺畅,效率更好提高,那么我相信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会面临巨大的发展。”他表示,国产替代的根本在于用好的技术和产品说话。“我们要生产出能与进口产品相媲美的技术产品,既能解决民生需要,还能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务。这就需要在目前基础上进行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有效性安全性的提升,这非常重要,归根结底还是要进行产业水平的提升。”在如何推进产业发展方面,袁玉宇建议国家大力支持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品的创新开发。着重突破高性能医用材料产业转化难题,填补国内空白,推动高端医用材料国产替代,降低国内治疗费用。

 


 

 人才引进应不拘泥于论文数量或有无“帽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新常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中人才支撑是核心、是关键。

袁玉宇对于人才的定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我国在基础研究上与美国差距大大缩小,论文数量、科研投入上已排到全球第二,差距更多体现在技术转化和产业水平,关键在于产业链条上的技术差异。而现有的人才评价几乎都是针对基础研究评选出的体制内人才,更侧重科研端,对应用端、产业端人才的支撑力较为薄弱,缺乏能够更好培养产业人才的平台。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袁玉宇建议,可以从3个方面同步推进:

首先要丰富人才评价标准,加强引入产业链关键技术人才,建立起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研究一视同仁的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引进上,我们更要关注产业链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不拘泥于论文发表数量或者有没有“帽子”,更重视实践和工艺技术积累过程中的经验。建议专门针对产业应用人才建立认定标准和支持措施,可以考虑将人才认定权限下放给用人主体,用人主体更知道需要用什么人才,而国家或省市的标准很难做到放诸四海皆准。如何把人才评判权限下放到用人主体,这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同时,继续打破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玻璃门”,冲破体制内外人才流动的壁垒。体制内的科研人员可以到科技企业寻求更开放的路径,培养一线的市场意识;拓宽体制内高校科研院所选人用人渠道,吸收富于产业经验、管理经验的非公有制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管理岗,通过人才流动提升科研院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另外,在人才引进之后,要留得住,建议试行专业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创新,开通高层次产业人才职称直接评审、产业紧缺或骨干人才职称破格评审绿色通道。同时,改革评审机制,吸纳多领域产业技术人员制定评价标准,对人才进行综合评审。


此外,袁玉宇还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机制体制障碍,国家重视基础研究,但产业转化还不够。他呼吁应该从科研导向转向产业导向,进行政策体制、监管体系、市场机制的改革,使科研成果更好实现产业转化,使创新产品更好服务市场。 

 【文章来源:广州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