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本会动态

喜讯:广州欧美同学会多名学长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



11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


图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钟南山院士领衔的“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这是2020年度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创新团队,也是广东首次获得该奖项。


图片

徐义刚院士


由我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牵头完成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片

王少奎教授出席大会(左二)


此外,我会理事、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少奎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项目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图片

钟南山院士团队紧密围绕“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以及早期干预”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国际首先提出“隐匿性哮喘”“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无管手术”等概念,并构建了国际领先的评估肺癌复发的分子标记物预测模型及慢阻肺早期干预与综合防控的社区模式,对我国呼吸疾病的防控、诊疗及预后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建成了国内呼吸疾病领域唯一集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于一体的高水平呼吸医学中心。成果在国内期刊首先发表,同时在NEJM、Lancet、BMJ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刊发。团队牵头和参与制定大批全国临床指南和规范,成果进入多个国际指南。

 

该团队也是我国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主要防控团队,钟南山院士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主要成员。2003 年明确了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的致病机制并实现了世界上最高的救治率(85.7%),随后在 H1N1、H5N6、H7N9 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推动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促成了国家多项政策法规的制定。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是徐义刚院士团队近二十年来完成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该项目在探索大火成岩省成因与地幔柱动力学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从多学科角度论证了峨眉山地幔柱的存在,揭示了地幔柱深部过程与地表演变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阐明了地球深部作用对地壳演变的控制作用。项目的创新性认识在国际地幔柱大辩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丰富和完善地幔柱假说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被国际学术权威借鉴用于定量研究地幔对流造成的垂向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对固体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修正的中—晚二叠世的界线年龄被国际地质年表采纳。

 

相关成果在国际地学顶级刊物发表,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2249次(SCIE,CPCI-S,CSCD数据库),第一完成人徐义刚在AGU Chapman Conference 和Goldschmidt等国际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和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士,完成人在《Lithos》、《Episodes》和《Economic Geology》主编专辑各1部,10人次在国际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任职,显著提升了我国该领域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项目成果是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黄先忠、王少奎和刘倩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完成,提出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创新性学术观点,开辟了植物生长与代谢协同作用机制研究的新领域。

 

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绿色革命”品种的产量提升过度依赖化肥投入,生产上迫切需要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协同改良的新品种,本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植物生长与代谢协同调控”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从优异种质挖掘入手,系统解析了直立穗基因DEP1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调控网络,为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协同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5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授予8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综合来源:央视网、新华网、南方日报、南方+、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编辑:广州欧美同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