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政策选编

政策速递 | 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13日下午,广东省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意见》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意见》聚焦广东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重点提出22条政策举措,力争在算力、算法、数据、产业、生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明确提出,到2025年,广东有望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力争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在发布会上介绍,《意见》突出粤港澳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港澳人才和资源优势,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四大合作平台桥头堡、试验田的作用,率先提出“数据特区”建设,力争在湾区内探索建立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及完善运营机制。

 

根据《意见》,广东将推动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加快落地深圳、韶关。做优广东省算力资源发布共享平台,在智能算力规模上形成显著优势,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东数西算”重大战略。

 

在打造大湾区可信数据融合发展区方面,《意见》提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加快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探索数据跨境双向流通机制。发挥珠海横琴,深圳前海、河套,广州南沙等地区政策优势,探索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着力打通业务链条、数据共享、数据流通堵点。发挥港澳制度和资源优势,建立湾区内数据流通规则体系和运营机制,依托湾区优势机构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共治共营数据可信流通基础设施,为数据合规有效流通提供存储、共享、交易等服务。充分利用境外高质量数据,建立样本数据融合训练机制,推动数据特区人工智能创新场景先行先试。

 

据王月琴介绍,广东具备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4年居全国首位,是国内经济最活跃、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潜力巨大。近年来,广东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目前已逐步构建起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东西北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

 


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基础扎实。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广州、深圳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了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11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引导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向产业园集聚。

 

二是企业质量数量双提升。2022年,全省人工智能相关注册企业约17万家,核心企业900多家,居全国首位,其中上市企业85家,营收100亿元以上20家。目前,广东已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众多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是平台算力领先。广东目前拥有7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16家省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鹏城云脑II”可提供支撑近千个国产AI模型的训练任务,成为国家最重要的AI大模型训练平台之一。

 

四是创新人才集聚。依托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引进AI领域创新团队近50个,汇集了一批领军人才、青年后备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一批重点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布局大数据智能、协同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跨学科交叉领域。建设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博士学位点14个,硕士学位点34个。

 

五大是湾区协同联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基础研究、营商环境、国际化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和国际顶尖人才,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及成果应用。

 

 

《意见》明确提出,将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构建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主引擎,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粤东西北各地市协同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高水平建设广州、深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应用为牵引,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支持河套地区建设人工智能总部基地和专业园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发型产业园。发挥珠三角地区产业资源集聚优势,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粤东西北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为广东算力服务提供支撑。

 

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广东将支持韶关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并发挥韶关算力网络枢纽节点算力及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对接广州、深圳,探索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飞地,促进省内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建设“产业数链”,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虚拟产业集群。

 

在持续发挥人工智能平台载体引领作用方面,《意见》提出,充分发挥鹏城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等一批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加强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开展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和布局工作,强化与港澳研发机构的联合创新。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能力建设,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加大先进算法攻关、硬件产品研发、行业应用赋能等方面的支撑力度。鼓励平台机构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降低技术与资源使用门槛,引导更多中小微企业和行业开发者创新创业。

 

《意见》还提出,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将举办高水平论坛和国际会议,利用大湾区科学论坛、数字湾区发展大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大型活动,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与香港、澳门共同探索项目联合支持、人才联合培养、资金联合投入创新模式,形成粤港澳新型创新联合体,在算力供给、技术互补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在保障措施方面,《意见》提出,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全球高端人才,优化海外人才落户和服务保障措施。加强与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人才交流、联合办学,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实验室、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等机构的人才集聚作用,引进培育各层次技术、产业人才。发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人才引进、项目落地的作用,举办高质量、高规格的人工智能算法大赛,吸引全国优秀团队参赛,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