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肖国伟: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加强与港澳全面合作,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南沙划定的任务之一。随着南沙科学城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珠科学园南部组团的投用,这一任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应当怎样做?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在今年的广州两会中带来了联合提案,建议在原始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
当前,南沙科学城规划建设已获批复,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高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也正在加快推进。同时,南沙实施“芯晨大海”产业发展战略,已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南沙集聚。目前南沙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已超270个,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多家,入库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不断夯实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基础。
关于如何加快将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肖国伟建议继续在原始创新能力建设、粤港澳合作以及产学研转发等方面重点发力。 肖国伟建议,省市区三方联合协同中国科学院,加快高标准建好南沙科学城,发挥好中国科学院系统、大科学装置、高端科研平台提升南沙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中的“龙头”和“中心枢纽”作用。 此外,针对省市区部署南沙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肖国伟认为应进一步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市科研基础设施、新建高端科研机构布局在南沙科学城,打造南部科学创新极,提升南沙原始创新能力,并通过与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等北部创新极的互动协同建设好广州科技创新走廊。
具体而言,南沙可以围绕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领域,推动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积极借鉴东莞推进“中子散裂源”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的经验,推进南沙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大科学装置的产业化转换。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研成果的在地“溢出”效应,围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打造若干尖端科技产业创新园。发挥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平台效应,推动国际科学家、院士的科技成果在南沙落地孵化。遵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推动“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向南沙倾斜,多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工作。加快推动科学创新能力建设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科创合作上,肖国伟认为南沙要在港澳和国际科技合作方面加快系统性的制度创新,推动科技企业与更多的港澳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在南沙设立研究机构或合作共建实验室创造更有利条件,并利用这些新型的粤港澳科技合作平台吸引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资源逐渐汇集南沙。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肖国伟认为,南沙要合理利用好广州留交会、CNBC全球科技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平台资源,抓住欧美留学人才回流机遇,结合重点产业政策,制定有吸引力的专项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海外科学家 、国际留学人才、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到南沙创新创业发展。
来源: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