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献策集萃

学长观点丨李志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服务能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引留学人才政策创新、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海归人才施展才华、干事创业的新机遇之地。面向新阶段新形势,营造更具吸引力、成长性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激发创新活力的人文环境,努力提升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能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成效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开放活力稳步提升,链接国内外高端资源的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之一。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对全球175个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排名,粤港澳大湾区有4个城市进入榜单(其中香港第21位,深圳第99位,广州第113位,珠海第119位)。从近10年的调查来看,留学人才到大湾区发展意向有所增加,其中深圳、广州是他们创新创业的首选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主要依托,高水平建设留创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留创园”)作为早期开展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服务的平台载体,一直以来在帮助留学人员回国创办企业、支持研发、孵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和服务规范》正式发布,为留创园的建设和服务规范提供了有据可循的标准,将留创园推向了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留创园主要有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深圳留学人员创业园、东莞市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珠海留学人员创业园。各地主要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等较为成熟的发展载体,“一园多区”进行布局,主要承担留学人员服务支撑、创业孵化、人才培育、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功能。

 

二是做好新时代“侨”文章,匠心打造“侨梦苑”。“侨梦苑”是由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全国15个省区市挂牌设立了17家“侨梦苑”,各地“侨梦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对侨智侨商侨资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建有3个“侨梦苑”,分别是广州增城“侨梦苑”、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和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汕头“侨梦苑”)。“侨梦苑”的发展优势在于借助当地深厚的“侨文化”底蕴,通过构建精准招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医疗、教育和商住等配套设施,链接广阔的海外人才资源,吸引全球侨商、港澳台人士和海外人才落户。“侨梦苑”主要采用政府支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一苑多园”管理体系也较为常见。

 

三是重点面向港澳,推进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2019年,广东省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珠三角9市各建设至少一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体系,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发展、创新创业。目前建设运营成效较好的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羊城创意产业园、佛山港澳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东莞滨海湾创新创业基地、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肇庆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2021年3月开园以来,累计引入11批共239个项目,其中港澳项目219个,占比超过90%,涵盖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前沿领域。

 

作为新一代载体,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往往硬件设施更加时尚前卫,公共服务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整体更能体现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和效益。它们大多会根据港澳青年的特色量身定制精品服务,利用“港澳社群”的力量进行品牌宣传,辐射带动更多港澳本土青年来大湾区创新创业。精准面向入驻项目,重点推送关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高频次开展知识分享、创业交流、项目路演,为企业提供信息、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培育孵化了一批新业态新经济。

 

四是网络化、全覆盖,高水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建设,是落实国家人社部和省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项目,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人才港坚持面向海内外、服务大湾区,以推动人才服务优化与人才成果转化为核心,集合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一站实现服务、交流、展示、创新四大功能。率先建立起“省级主港+市县分港+行业专港”和“实体港+云港”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已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3个地市建成人才驿站290个,使优质人才和项目真正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人才信息大数据系统、“人才优粤卡”制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等创新举措,也使其正加快成为高层次人才了解大湾区、在大湾区安家置业的重要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尽管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载体较为丰富,在集聚人才、激发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平台之间竞争加剧,平台运营上服务深度不足、品牌建设能力较弱等问题,平台载体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平台间竞争加大,发展成效差距明显。近年来,“双创”政策日益完善,各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运行主体纷纷优化空间和服务、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对创业项目尤其是优质项目的争夺非常激烈。有些平台缺乏好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除收取租金外,暂未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为数众多的小型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正面临着大面积的行业清洗。而起步较早的创新创业基地可能在硬件升级、运营成本上面临挑战,存在优质企业外迁、人才流失的现象。另外调研中发现,在申领相关优惠政策时,国有平台比民营平台更具竞争力、更快落地,导致一些民营平台的竞争力下降,优质企业流失。

 

二是平台仍以基础性服务为主,创业孵化的深度不足。调研发现,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需求相比,当前创新创业平台的服务仍以基础性的政策指引、创业指导、知识培训为主,服务深度和周期性还不够,主要表现在:重视人才的引进,忽略对创业者创业素质的培养,包括市场判断、团队建设、管理能力、融资能力的深入、长期培养;在行业专业度上,缺乏对前沿领域的深入洞察和知识积累,对行业特性、成长性等缺乏准确判断;在资源对接方面,主要以提供场地、人脉、资金等资源为主,对创业者的具体需求和痛点往往未能精准匹配和解决;在为创业者服务时,尚未构建一个服务生态,缺乏在战略研判、商业模式、资本化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三是平台品牌建设意识不强,人才磁场作用有待加强。调研中发现,当前创新创业平台普遍存在项目筛选机制缺位的问题,运营方常抱有“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想法,内部项目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团队空有想法,导致进入创新创业基地的项目存活率低、优质毕业项目少,平台口碑不断下降,原有的优质企业不断外迁。同时,存在创新创业平台人员素质不齐、标准执行不严、经济指标权重设置过高等问题,不利于优质项目的挖掘和成长,也限制了平台影响力的提升。此外,很多平台缺乏精准引才的宣传内容、渠道和形式,对留学人员、港澳青年的传播力、触达性都不强,无法持续有效地链接港澳乃至全球创业项目资源,日益偏离服务留学人员的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议

 

海外高层次人才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开创性思维,往往具有链接高端资源、转化前沿技术的能力,服务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平台同样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高水平运营,构建有宽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服务体系,与优质人才、优质项目共同成长。

 

一是构建“生态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政府与平台应合力推动创业服务体系的创新发展,鼓励一批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平台型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新型创业服务机构。着力开拓各种代理、顾问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作用。聚集一批帮助初创企业快速融资的天使平台、创业项目专业管理机构,以及创业训练营、年轻企业家成长组织、创业社区、创业媒体等各种创新业态的服务机构。延伸孵化器培育功能,引导服务延伸到留学人员毕业后的再发展过程,在孵化初创企业和培育成长型企业上进行适当区分,推动企业加速器建设,加快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全程化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二是专注服务内容的垂直化与专业化。创新创业平台应改变以政府补贴或租金收入为主的传统运营模式,逐步打造以专业化服务、创业投资等为价值增长点的核心业务,加快向垂直化与专业化转变。结合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门类,有针对性地开展进驻项目筛选及后续孵化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针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链式”招商和孵化,积极从孵化企业向孵化产业方向发展,运用专业化与企业化的运营管理策略提升孵化效率。建设产业共性技术方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政策匹配、人才匹配、成果转化、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专业服务,提升创新创业基地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在孵企业创业成功率。

 

三是重视平台的“品牌化”发展效应。加强面向留学人才的创业政策宣讲和品牌传播机制建设,对促进留学人才创业相关的政策加大宣讲力度,让有意愿来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留学人才、港澳青年尽可能及时和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享受政策红利。加强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重点产业规划的宣传,讲好“湾区故事”,展示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广阔的发展前景、丰富多元的职业场景、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创新创业平台联盟,创立品牌论坛、赛事活动等,更好地挖掘专业服务机构,培养优秀人才和项目,提升大湾区服务留学人员的影响力。

 

四是突出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尽快将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转换为市场化运行,对仍由政府管理的平台加快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科学制定运营评价指标。加强业务模式、组织模式调整,培育专业化的增值服务以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积极改变目前专业度低、系统性弱、客户黏性低等服务水平低的问题,采用持股孵化模式,加快促进硬科技创业企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促进创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加快推动与广东省创新创业基金等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合作,吸引和联合风投、创投成立孵化基金,为入孵企业提供风险资金和发展资金,通过引入国际化的创投人才、理念、管理以及对成长企业的增值服务模式,加强与入孵企业的黏度,真正做到与入孵企业共同成长。

 

(作者李志坚,欧美同学会留英分会副会长、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本文是欧美同学会2023年度研究课题)


来源 :《留学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