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综合资讯

观点 | 严帅: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 培育广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长极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支撑广州市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要产业发展的上游产业链环节。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创新体系较为完善。然而,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存在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项目难以落地以及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瓶颈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出产业链高端化、创新驱动、载体建设、企业集聚、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

 

一是推进石化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大型化、一体化、清洁化、高端化、集群化”,重点优化石化产业链,支持广州石化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推动石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巩固发挥精细化学品及日用化学品发展优势,发展合成树脂深加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工等高端绿色化工产品。

 

二是聚焦新技术应用重点发展高端新材料。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及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产品的高端应用,突破一批重点战略领域关键基础材料,支持先进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特色金属新材料等领域,鼓励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谋划布局纳米材料、碳纤维、生物基材料、超导材料、量子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加快新材料工艺、技术、产品成果高效转化,建设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加快向产业中下游延伸,沿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低碳环保方向发展。

 

三是围绕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新材料特色产业链。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协作,着力做优做强汽车用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细分领域,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力量。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方位加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支持体制机制创新、组织运行开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在高端聚烯烃、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功能膜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以及电子化学品、生物质化学品、资源回收利用、节能低碳领域,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模式,推动实施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培育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鼓励新材料重点领域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快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协同、重大战略工程集聚优势,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继续实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政策,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战略性创新产品,重点支持具有替代进口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新产品,培育一批新材料名牌产品和品牌商标产品。鼓励新材料生产、设计、用户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定制开发,推行产用结合。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和标准,探索制定“首验证”目录,加强以应用为目标的基础材料、设计、工艺、装备、封测、标准等体系化能力建设。

 

以载体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建设化工园区和新材料特色产业园

 

一是谋划建设化工园区。用好用足工信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即将实施的《广东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办法》,积极向省政府申请化工园区设立和认定权限下放,推动有条件的区谋划建设化工园区。支持增城区规划建设高端电子化学品园区,加快突破广州市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材料面临的“卡脖子”关键环节问题。支持黄埔区继续建设中国新材料 CID(中央创新区),以化工新材料、战略性电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方向为重点,瞄准精细化工、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等重点行业应用问题,解决关键材料对外依赖的行业短板,提高关键新材料供应能力。

 

二是打造新材料特色产业园。积极推设纳米科技核心研发区、中试孵化区等核心功能区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纳米创新集群”(中国纳米谷);依托黄埔材料院构建先进弹性材料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力;依托广东腐蚀科技创新研究院通过系统化集成、工程化量产、商业模式构建、资金注入等服务,加速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洋船舶和新能源等关键应用领域的耐腐蚀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引导企业集聚化发展,深化产业链开放合作

 

一是加快培育一批“链长”企业。发挥“链主”企业的研发、资金、市场资源优势,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注擅长领域,加强技术储备,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发展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新材料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发挥“链主”企业等应用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大中小企业抱团发展,串联成互为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和争创优质品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先的“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二是创新产业链招商模式。围绕新材料产业链需求和特点,积极开展专题对接会、专业展会、技术研讨、产业论坛及院士论坛等活动,继续举办中国电子材料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汇聚人才流、信息流,开展产业链招商推介。强化开放交流协作,重点引进新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具有核心技术的国际知名企业到广州市设立制造基地,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吸引境外知名产学研机构在广州市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促进国际先进技术成果转移,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

 

以要素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扶持政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围绕新材料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继续完善广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产业政策,更好支持广州市新材料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重点推进电子化学品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纳米科技等材料产业化应用。推动广州市相关产业发展资金和土地出让指标等生产要素向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项目、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倾斜。鼓励落地企业积极开展“四化”改造,使材料企业朝着绿色化、节能化方向发展。落实好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政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种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对新材料企业的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统筹相关部门加强对新材料领域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产业工人、技术骨干与创新团队,实施好引进新材料领域专家项目,并做好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方面的保障工作,优化人才团队成长环境。

 

二是充分发挥产业链集群支撑机构作用。发挥产业链集群支撑机构及相关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提升产业摸查、行业分析、技术指导、企业服务水平,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新材料技术研发、中试生产、标准制定、检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普及、标准宣传、人才培训、海外拓展、项目对接、检验检测、评测认证、交流合作等公共服务。支持社会组织通过会议、论坛、展览、刊印等形式整合资源为新材料优质产品开展宣传推广和需求对接等服务,提升广州市新材料企业、产品的影响力。

 

(作者为广州欧美同学会理事、广东粤孵产业大数据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

 

原文刊登于《留学生》杂志  2024 年第 5 期 (总第 4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