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拾光 | 1987年:广州欧美同学会复航,留学报国志业再续新篇编者按
当历史的长河奔涌过110个春秋,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重大事件,如同散落时光里的星辰,等待我们俯身拾撷、以史为鉴。今年是广州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百年拾光·赤子报国》栏目将回溯1915年至今中国大地上的重要历史坐标——从反帝爱国的街头呐喊到科技救国的灯火通明,从救亡图存的热血抗争到改革创新的时代强音。这些被时光封存的故事,不仅是过往的注脚,更是照亮未来的明镜。站在2025年的重要节点回望,每一段历史都是一次与前人的精神对话。愿我们在拾取时光碎片的过程中,读懂“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汲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力量,让百年留学史、奋斗史成为激励新时代留学人员矢志报国的精神宝藏。
1987年:广州欧美同学会复航,留学报国志业再续新篇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绿神州大地,广州欧美同学会也在这股时代浪潮中迎来了意义非凡的重生时刻,在广州乃至全国留学人员群体中激起热烈回响。
回溯至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百业待兴,对人才与知识的渴求极为迫切。原广州欧美同学会的老会员黎献勇、蒲蛰龙、罗明燏、罗开富、李炳熙等,怀揣着对往昔同学会岁月时光的怀念,和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凝聚留学人才力量的决心,联名倡议恢复“广州欧美同学会”,向广州市政府与广大留学人员传递着重聚的期盼。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广州市市长叶选平的亲切关怀下,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两年多的时光里,筹备组辗转联络、精心擘画,与全市高等学校、科研、工程技术、工厂企业、医疗单位等联系,办理会员重新登记或申请入会手续,发展曾从欧美各国学习回来的学者为会员,热切期待着同学会的复办和学长们的重聚。截至1987年5月,已有会员300多人。筹备工作得到各单位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特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同意作为同学会复办后的挂靠单位。
1987年6月14日,广州市委礼堂内气氛热烈而庄重。广州欧美同学会成立大会在此隆重举行,正式宣告重启活动、续写新篇,在穗归国留学人员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瞬间。叶选平市长不仅亲笔题写会名,更在复会后担任首届名誉会长,以深切关怀为同学会的启航注入强劲动力。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我国淀粉糖工业的开拓者、留美学者张力田教授众望所归,出任复会后的首任会长。这位深耕碳水化合物化学领域的科学家,曾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为我国淀粉糖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奠定基础,他以深厚学识与崇高威望,引领同学会踏上服务国家、联结同仁的崭新征程。
张力田会长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广州欧美同学会的会员遍布各行业,与国外有广泛的联系,大多数是各专业各部门的骨干、专家”,“我们应当发挥这种优势,组织起来,加强学术交流和横向联系,在广州市政府的领导下,为我国特别是广东省广州市的经济建设与开发,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提供更多的服务”,“促进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首届名誉会长中,还有我国现代昆虫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蒲蛰龙教授。这位留美归来的科学家,在昆虫学领域深耕数十年,开创了我国害虫生物防治研究的新方向,首次将赤眼蜂应用于甘蔗螟虫防治,为农业生产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首届会领导班子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生,钟南山院士在出国深造前,就已投身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与临床一线工作,1987年起长期担任同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以榜样力量激励归国学子扎根祖国、践行报国理想。
首届副会长中,还有我国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这位留英学者毕生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将爱国情怀融入田间地头与三尺讲台,成为“布衣院士”的典范。
广州欧美同学会的复办,体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对留学人员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海内外留学人员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报效祖国的桥梁。《广州欧美同学会》通讯(第一期)详实记录下这一里程碑事件。此后,同学会在推动学术交流方面不遗余力,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让不同领域的智慧碰撞出创新火花;在促进国际合作上积极作为,成为推动广州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纽带;在开展人才培养方面架起阶梯,为青年学子传递留学报国的初心,提供宝贵的经验分享与帮助。
回望1987年广州欧美同学会的重新启航,如同一颗星辰,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归国逐梦的道路,更见证着无数赤子以学识为笔、以热忱为墨,在祖国建设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持续注入磅礴力量。
综合整理:广州欧美同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