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欧美同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即将启幕(上篇)广州欧美同学会自1915年创立以来,始终高举留学报国旗帜,积极凝聚归国留学人员的智慧力量,成为广州留学人员学术研究、思想交流、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广州建设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创新、人才集聚与国际交流作出积极贡献。今年恰逢广州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这一跨越时代的百年爱国组织,即将召开第一次全市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110周年庆祝大会,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汇聚新时代归国留学人员的磅礴力量,共绘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的新蓝图。
回溯百年征程
广州欧美同学会的初心
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1912年,上百名归国的欧美留学生相聚广州并定期开展联谊交流,共同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随着凝聚力日益增强,1915年,广州欧美同学会正式成立,成为归国学子参与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和广州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纽带。
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
从学术教育到兴办实业
他们将海外所学转化为救国为民的实际行动
首任会长黄宪昭,作为中国首位接受正规系统新闻教育者,响应孙中山先生召唤回国支持革命;建筑师杨锡宗主持设计广州“第一公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等标志性建筑,助力近代广州城市转型建设;黄玉瑜打造岭南大学女学部(今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广寒宫”)、孙逸仙博士纪念医院新楼等岭南地标;林逸民五次出任广州市工务局局长,推进“六街”筑路、海珠堤岸填筑等市政工程;韦增復自主设计建造中国第一艘远洋货轮“广中号”与轮渡船 “中华号”,为造船业立下功勋;李禄超曾任孙中山英文秘书、广州市财政局局长等职;钱树芬倡议建设莞龙公路,积极推动地方实业与抗日救亡运动;陈宗南则担任中山大学教务长、中国工程师学会广东分会会长等,在教育与工程领域深耕。
历经时代变迁
广州欧美同学会的传承从未中断
1984年,黎献勇、蒲蛰龙、罗明燏、罗开富、李炳熙等老会员联名倡议,向广州市政府和广大留学人员提出恢复组织活动。在时任广州市市长叶选平的亲切关怀下,经过两年多筹备,1987年6月14日,广州欧美同学会在广州市委礼堂正式恢复组织活动。此后,我国著名淀粉糖专家、留美学者张力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许宁生,广州大学原校长魏明海等先后担任会长,引领组织不断发展。2010年,增冠“广州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
截至目前
已实现11个区级组织
和市属重点高校组织全覆盖
设立4个工作委员会
3个专业委员会及3个国别分会
个人会员总数超过584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