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人物  > 学长风采

学长风采 | 中国的无人驾驶 未来已在路上



“2035年,无人驾驶技术会彻底颠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上班乘坐Robotaxi,周末家庭出游可选Robobus,城市环境由Robosweeper来清扫维护,快递包裹由Robovan来运送。

 

私家车、出租车、公交车、货运车、快递车、环卫车等会根据日程的安排,动态生成最优路径,开出闸机、避让行人、打灯转道、自动变速……交通出行像一张流动的网,高效覆盖每一个角落。

 

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安全、高效地到达目的地。

 

车内没有方向盘、刹车踏板,甚至没有驾驶舱,车窗变身显示屏,乘客可以看电影、阅读、处理工作或休息,人们从紧握方向盘转向拥抱生活,享受轻松的出行时光。

 

那时,驾驶会像骑马一样,变成一种爱好,一种休闲体验……”

 

“这是我希望十年后无人驾驶能够实现的场景,并且我们有信心做到。”广东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广州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文远知行(WeRide)创始人兼CEO韩旭满怀信心地说道。

 

 

而在当下,在广州黄埔区或北京亦庄体验过文远知行Robotaxi、Robobus的乘客会兴奋地表示:“无人驾驶的未来已在路上。”

 

作为典型的科学家创业者,自动驾驶于韩旭而言更像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他说:“如果不是无人驾驶,我可能继续在大学教书,而不会选择创业。”

 

无人驾驶?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祖父是大学教授,外祖父是中学校长,对于从小浸润在优良教育环境中的韩旭来讲,做学问、当教授是一种早已规划好的人生愿景。

 

1994年,韩旭凭借出色的成绩,考入北京交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开始接触计算机视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清华大学看到了一套影印版的英文教材。“我忽然发现专业课上觉得很难的知识,直接读英文教材会非常容易理解。”韩旭回忆道,“当时便产生了去美国留学的念头,并如愿以偿。”

 

在伊利诺伊大学,韩旭师从“计算机视觉华人鼻祖”、四院院士——黄煦涛教授,攻读计算机工程博士。

 

一路走来,学术圈里严谨有序的氛围一直是韩旭理想的生活状态。对他来讲,旁人眼中略显枯燥的学术研究,更像一种自带交响乐的灵魂溯游。“我有过两次因大雪封山被困宿舍整整一周的经历,但只要有书看,就觉得很开心。”

 

偶有令人不适的小插曲,大都起因于被中餐“惯坏”的中国胃。初到美国时,由于生活费有限,韩旭连吃了一个月热狗,一度对西式快餐产生了应激反应,被迫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毕业后,韩旭凭借优异的学术成果从密苏里大学助理教授做起,年仅37岁便升任学校终身教授。

 

一路走来,对于公开资料中被盛赞的学术成就,比如,2011年国际人脸表情识别与分析大赛第一名、2012年国际计算机视觉动作识别大赛第一名(并列)、国际权威杂志的受邀审稿人……韩旭谦逊地表示:“与我的导师黄煦涛教授和杨立昆教授(Facebook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2018年图灵奖得主)相比,我无论是做学生还是做教授,都没有很出色,只发了些文章。很羞愧当年没有再努力一点,做一些更具有推动性的项目。”

 

正是这份对原创性研发成果的悸动,推动韩旭走出大学校园,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2014年,借着学术休假的机会,韩旭加入吴恩达在百度主持的人工智能实验室,成为自动驾驶事业部首席科学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实验室,他带领团队完成了第一个基于深度识别的端到端的语音识别系统,其基于单句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超过了人耳的识别能力,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6年十大技术突破之一。

 

随着大数据、深度学习的崛起,无人驾驶技术突飞猛进,全世界都为之兴奋。而韩旭钻研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更是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根据交通事故数据,车祸的原因主要有四个:醉驾、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超速。在韩旭看来,只要技术足够成熟,机器完全可以规避这些问题,把人解放出来。

 

2017年,广州市委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在硅谷访问时,了解到韩旭团队的项目,向他介绍了广州的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政策和完善的汽车产业链配套资源,并向他抛出了到广州发展的橄榄枝。

 

可谓,时也,命也,运也。

 

同年12月,韩旭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将文远知行的全球总部落户广州黄埔。

 

祖冲之,字文远,在1500年前便借助差速器原理复现了指南车,“文远”二字便是对这位中国自然科学家的致敬;知行,源于中国思想家王阳明著名的“知行合一”学说。韩旭将两者结合,寓意做自动驾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

 

在创立之初,文远知行便明确了做无人驾驶的使命和价值观——让人类的出行更加安全、经济、方便、舒适。

 

关于创业的初衷,韩旭笑了笑说,职业选择有三个标准,一个是想做并且爱做的事,一个是对社会发展有价值的事,还有一个是非你不可的事。非常幸运的是,自动驾驶对我而言,便是这三个标准的交集。

 

有志者?不以山海为远

 

近十年,在人工智能这场宏大、激动人心的科技革命中,自动驾驶一直在场,形势看起来一片大好,但挑战一直存在。韩旭清醒地认识到,想在其中脱颖而出,不仅要争先,也要谋求长远发展。

 

创业初期,正值无人驾驶的快速增长期。“我们没有车,没有商业企划书,甚至连PPT都没有,仅凭一份简介便轻松拿到了融资。”韩旭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十分顺利地完成了技术落地,在行业内断层式领先。

 

文远知行从最难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入手,成立39天即完成封闭场地无人驾驶测试;81天完成开放道路测试;2019年11月,文远知行在广州推出中国第一个全对外开放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服务,率先开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尝试。

 

然而,资本寒冬来得猝不及防。自动驾驶行业遇冷,文远知行也命悬一线。韩旭回忆道:“2020年三四月份是最艰难的时候,公司所有资金加在一起,最多撑8个月。”

 

那时,韩旭身兼多个角色,有时做HR,有时候对接供应链,有时候做商务拓展,还要做政府关系、资金筹集……“好多人告诉我,这事儿干不成。当时也有对失败的恐惧,但不足以阻止我继续坚持。就像足球比赛进行到75分钟,虽然0比3落后,但比起失败,放弃才是最丢人的。”

 

挨到2020年11月,韩旭收到了来自宇通的2亿美元投资,才终于松口气,并发了一条朋友圈——“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般滋味,尽在其中。

 

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出租车

 

强者恒强?安全是最高优先级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5日晚,文远知行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公司第一股,也是全球Robotaxi第一股。彼时,韩旭正在清华大学进修,他说:“当时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能不能上市上,反而忘记了去感受兴奋。”

 

截至目前,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已安全运营超2200天,业务遍布全球11个国家、30个城市,唯一旗下产品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法国、美国、沙特、比利时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形成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小巴、环卫车、同城货运及辅助驾驶五大产品矩阵。

 

可以说,作为中国无人驾驶技术代表,文远知行在全球范围内始终处于第一梯队。

 

而早在2020年,韩旭便已经开始了文远知行的全球战略布局,做好了在海外大规模铺开应用的技术准备。他说:“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但电灯泡照亮的并不只是美国,而是全世界。中国的无人驾驶,一旦适配了中国的道路情况,便可以适配全球。”

 

韩旭分享道,首先,我们具备平台化战略的天然优势。技术的模块化设计保证了产品的技术统一性和应用广泛性。应对不同国家的不同需求,我们总能拿出一款或几款合适的产品。比如,在法国、瑞士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我们从他们感兴趣的智能公交切入,慢慢让他们了解,文远知行具备全世界一流的自动驾驶技术,再逐步推进其他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落地。

 

其次,在无人驾驶领域,“强者恒强”的定律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一个品牌的安全记录越出色,就会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倾向于接纳它。目前,我们保持了很好的安全记录,从未因自动驾驶系统原因受到监管处罚。当我们成功获得六国牌照后,获取第七国牌照的过程也相对顺畅。

 

8年来,韩旭从温文尔雅的学者蜕变成为雷厉风行的CEO。他习惯了随身携带一个大包,包内装着他近期阅读的书籍、一个应急包和一双布拖鞋。他笑着表示,这样便能说走就走,随时出差了。

 

文远知行无人驾驶环卫车

 

推动无人驾驶进入正向循环 作为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及广州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韩旭在推动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法规落地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他表示,我们有责任推动人工智能的转型政策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在医药研发和教育领域的投入与应用。在无人驾驶领域,需逐步扩大运营开放区域,实现从点到面的连接,进而形成连片成区,推动无人驾驶车辆在部分城市全域范围内运营,使无人驾驶技术在自我迭代中达到正向循环。同时,必须明确自动驾驶在城市运行中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划分,确保自动驾驶车辆、非自动驾驶车辆、乘客、行人等所有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韩旭分享到,作为一家全球化的自动驾驶公司,留学人员在文远知行团队中的占比约26%。从工作分工的角度来讲,留学人员更熟悉海外市场和跨文化沟通,在全球业务中更具优势。

 

谈到青年留学人员时,作为老师和学长,韩旭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无论是从事研究、求职还是创业,都应避免过于功利的心态,先付诸行动,专注于正确的事情,并在实践过程中持续提升自身能力。

 

第二,当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时,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去适应当下千变万化的竞争场景。如果是计算机专业方向的留学生,文远知行的大门一直敞开,随时欢迎优秀的人才到来。

 

第三,多读书。韩旭经常和员工分享稻盛和夫的《活法》以及最近在看的比尔·吉福德的《超越百岁》,他推荐每一位青年人读一读,让自己的生活更轻松向上。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韩旭感慨道:“没有人能确保创业100%成功,但总有些事情需要有人去坚守,最终的胜利只会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文远知行无人驾驶小巴

 

来源:《留学生》杂志